记者日前从天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全市食用明胶生产、销售、使用全过程监管,防范食用明胶引发的食品安全风险,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食用明胶等违法行为,2015年4月24日,本市市场监管委部署加强食用明胶监管工作。 一是开展调查摸底工作 按照全面详实的原则,开展食用明胶生产、销售、使用单位的调查摸底。 二是加强监管 加强食用明胶生产和使用明胶生产加工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严禁使用工业明胶和不合格食用明胶生产加工食品。加大对食用明胶销售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以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销售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使用食用明胶加工食品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严禁使用工业明胶和不合格食用明胶加工食品。加强保健食品使用食用明胶的监管,严禁使用工业明胶和不合格食用明胶生产加工保健食品。 三是强化抽检监测工作 加强对食用明胶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全面分析和研判检验数据反映的食品安全风险。 四是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按照 违规用工业明胶冒充食品添加剂或药用明胶早已不是新闻,但连耳熟能详的知名药企也卷入其中,着实令公众出离愤怒。4月15日,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铬超标被曝光,最高超标90倍。随后,修正药业、通化金马官方网站被黑客攻击宣泄不满。4月16日,9家药企中唯一的上市公司通化金马跌幅一度超过5%,最终收于4.98元/股,下跌1.58%。 相关介绍 药用辅料存监管漏洞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是全国性的动物胶产品(骨胶、皮胶、明胶)三胶行业管理协会。其中药用明胶是明胶行业的主要产品,属药用辅料,广泛应用于药品和胶囊的生产。据秘书长姚龙坤介绍,食用明胶和药用明胶有的指标很接近,两者加起来的年产量大约为5-6万吨。近年来,随着食品及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明胶产量及产品质量都有了长足进步,2011年全国明胶产量比2010年增长8%左右。 “明胶分为照相明胶、工业明胶、食用明胶、药用明胶四大类。蓝矾皮用于生产工业明胶生产是很正常的,但工业明胶有其特殊用处。部分食品厂和药品厂利欲熏心,不做检验、不做分析就把工业明胶当食用明胶、药用明胶使用。”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秘书长姚龙坤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他表示,发生药用胶囊铬超标,一方面是老板们不诚信,没有按照药品标准检验把关,另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督。 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会长宋瑞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拿工业明胶当药用明胶使用的现象主要源自盲目的“成本控制”,他说:“法规执行并不健全,而且截止目前一直对生产医用辅料没有实施过程管理。应该加强对医用辅料的监管,从源头上去管,对那些不重质量、没有流程管理的厂家就不能让它生产明胶。” 出现如此重大的政策监管漏洞,是何原因?宋瑞霖表示:“涉及到一些部门,大家的观点不一致。如果对明胶生产厂家加强GMP认证管理,效果肯定不一样。”他还表示,从这次13个批次药品被曝光的事件,可以看到:“光检验本身,不检验辅料,显然是不够的。” 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并称已责成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对媒体报道的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并派员赴现场进行督查。 成本存巨大差距 明胶行业属于较冷僻的领域,之前很少受人关注。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秘书长姚龙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协会一直加强引导明胶生产企业,国内并不缺少优质的明胶,一些著名大公司看好我国广阔的市场,法国罗赛洛公司、德国嘉利达公司均在中国设厂,在前文提及的5-6吨明胶中,高品质的明胶大约5万吨。需要注意的是,该统计主要“涉及会员单位以及大的食用明胶生产企业”。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曾指出,少数企业为利益驱动,采用制革厂经鞣制过的含铬革皮废料(即蓝矾皮)生产的工业明胶,作为食品添加剂或药用明胶销售给食品或胶囊生产企业。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严重扰乱明胶市场秩序,同时也给正规合法生产经营明胶的企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和损失,使整个明胶行业的信誉遭到极大的伤害。 “不能把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姚龙坤强调,“2005年明胶协会就与卫生部一起制定了食用明胶卫生规范。”在四种明胶中,照相明胶质量最佳,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不止重金属铬指标不同,在微生物标准上也有明显差别。据姚龙坤介绍,明胶行业有五大标准,包括食用添加剂明胶标准(添加为主)、食用明胶标准(加多加少均可)、药用明胶标准(用于胶囊、糖衣等)、药典标准规定的两个品种——明胶和胶囊用明胶。 “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原则,强化综合执法、联合执法。 |
Copyright © ShiPinXu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16010892号-7 渝公网安备50011702500268号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3-428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