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日
  • 本周
  • 本月
热门新闻

订阅食品讯 > 首页 > 资讯 > 查看内容

揭秘柳州三江“百家宴”如何保证卫生与安全

2017-6-6 17:07|查看: 2176|评论: 0

摘要: 原标题:给“百家宴”加上安全锁 本报记者 贺波 奚振海/文 民俗风情浓郁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吸引着四方游客。围绕长桌吃一席百家宴,品着三江茶看一场“坐妹”民俗活动,都是非常独特的旅游体验,也是该县近年来 ...

原标题:给“百家宴”加上安全锁

本报记者 贺波 奚振海/文

民俗风情浓郁的三江侗族自治县,吸引着四方游客。围绕长桌吃一席百家宴,品着三江茶看一场“坐妹”民俗活动,都是非常独特的旅游体验,也是该县近年来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资本。

“吃百家饭,纳百家福。”这不是一句简单的祝福,更是三江人对食品安全的承诺。当地如何在保持民族餐饮特色的同时,保障食品安全呢?记者近日来到三江,近距离观察了当地食药监部门是如何从小处入手抓食品安全的。

村宴多了个监管人

“明天我们村里有个杨梅节,要举办百家宴。我检查了一下,各项设施都符合要求。”6月3日,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寨更屯的荣国兵,给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电话汇报。荣国兵的另一个身份,是该县食药监管的村级协管员,遇上村里有大型聚餐,他就得负责向食药监部门报告信息。

在农村设立食药监管员,是该县推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制度的一个缩影。

食药监工作人员深入村屯向村民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并进行食品安全检查。本报记者 何运斌/摄

少数民族同胞聚居的三江,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各种民族传统节日较多,人们热情好客。随着近年来当地旅游的火热,结合本地风情物产举办的杨梅节、油茶节、韭菜节等区域性、自发性节庆活动更是日渐繁盛,形成了月月有大节,周周有小庆的局面。呼朋唤友之下,几十人、上百人集体聚餐的情形十分多见。

这种局面,无疑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压力。该县食药监局局长曹业平说,以前农村时有群体性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发生,一是因为村民的饮食习惯不佳,缺乏相应的卫生知识;二是由于点多、面广、线长,监管力量不足造成了监管缺位。现在,大型集体聚餐更加频繁,监管也要跟上这个“新常态”。

村中协管员,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设。除了百家宴,他们监管的另一项工作,就是村里的“红白喜事”。曹业平说,经过培训后的协管员,要了解宴席的食品采购和贮存情况,查看加工环境和设施设备卫生、厨师是否经过培训并持有健康证,保留菜品样品等。该县食药监局副局长杨友仁告诉记者,这项工作本身不难,难就难在村民接受度很低,甚至被村民认为是添乱。经过法规宣讲和卫生知识培训,终于打开工作局面,如今,该县每年有5000多次50人以上聚餐得到有效监管。

对于红白喜事,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管厨师。2012年以来,三江举办了4期200多人的“土厨师”培训。经过培训,这些农村土厨师多数都有这么一个认识:原来自己对食品安全太随意,对于聚餐卫生完全没概念。丹洲镇土厨师何庆说,他们有时把餐桌摆在猪圈旁边,培训后才知道了刀具案板要生熟分开、怎样挑选合格菜品、如何选聚餐点等等。

传统菜的科学配方

到三江旅游的人,自然要体验一下风情独特的侗族百家宴。对于当地食药监部门来说,既不能辜负游客对美食的期待,又要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5月25日下午,该县林溪镇平岩村岩寨屯的杨玉凡很忙碌,100多名客人要来屯里吃百家宴。作为百家宴的召集人,杨玉凡不但要确定当天参加准备百家宴的30几户村民,还要负责食品的安全。午饭后,她挨家检查了他们的菜肴。对于准备酸鱼酸肉的村民,她再次强调了一个原则——加工熟!

酸鱼酸肉是侗家最有特色也是最隆重的菜肴,每次的百家宴都少不了。不过按照侗家的传统习惯,这些菜肴都是从酸坛里掏出来后直接食用。“对于外地游客来说,这种饮食差异太大,以前偶尔有游客食用后出现肠胃不适。为了避免发生食物安全事件,每逢百家宴,我们都要求将酸鱼酸肉进行熟制加工。”杨友仁说。

如今的百家宴上,游客们依然可以品尝到风味独特的酸鱼酸肉,不过其安全性也有了更大的保障。虽然只是一点小小的改变,却是当地食药监部门给百家宴开出的一道安全守护的科学配方。

米酒,同样是侗家人待客的必备品。酒是村民们自己酿制,如果去市场采购预包装的,一来村民不接受,二来也少了点民族特色。可是自己酿制的米酒,品质千差万别,如何保证质量呢?食药监局想了个办法:阶段性集中取用。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内,由某户村民单独向百家宴供应米酒,而食药监部门则定期对该户村民的米酒进行检测。这样一来,米酒的品质就能得到了保证。

林溪镇冠洞村冠小屯是当地百家宴的一个示范点。5月26日记者来到该屯,屯中心的村民议事广场上,一眼就能看到食品安全宣传栏,参与制作百家宴村民的健康证挂满了半面墙壁,碗筷实现了统一消毒,食品卫生等级证书上是灿烂的“笑脸”。“这意味着这里的百家宴卫生情况很好。”林溪镇食药监所的郭江黎说。当天,这里有一场大型的百家宴,他和同事分成8组,随机进入多户农家,对食盐、食用油、猪肉、蔬菜等进行安全快检。

带回家的东西也要好

旅游业的兴起,还带动了三江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来三江的游客,吃过百家宴,看过“坐妹”民俗活动,再上茶楼品茗聊天,这是一套标准流程。待旅程结束,从三江带点茶叶、茶油和特色的竹艺品回家,也是“标配”。正因如此,当地的茶叶、山茶油和竹工艺制品被当地政府视为支柱产业,而其中茶叶和山茶油的质量监管,也让食药监部门极为上心。

三江茶品质虽好,却经不起有人弄虚作假。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的红火,一些贪图小便宜的茶农茶商开始在毛茶上做起了手脚。“主要是掺杂掺假,让茶叶增重。”杨友仁介绍,早几年,茶叶抽检的不合格率一度达到了27%,而2015年这个比例已经下降到了10%以下。

那么,随旅游而兴的茶叶产业,又是如何配合好旅游的呢?2015年3月,三江成立了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的茶叶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严厉打击茶叶市场的掺假行为,2015年全年暂扣涉嫌掺假的不合格茶叶约6870公斤,销毁约5000公斤,该县食品药品稽查大队立案22件,收缴罚没款8000余元。通过这些执法行动,有效震慑了茶叶造假行为。

打击之外,更需要的是从源头进行管理。三江的茶叶加工以小作坊为主,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针对这些情况,工作人员积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实地走访700余家茶叶加工小作坊。随后,将这些小作坊的信息制作成统一的毛茶包装、标签,加强了毛茶交易的溯源管理。

杨友仁说,三江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特产品的热销。反过来,确保农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才能让产业持续发展下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